商品包括橡胶、玉米、铜、棉花和石油等。在过去的几年里,它们的价格一直在急剧上涨。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的Brett W. Fawley和Luciana Juvenal研究“商品价格上涨:投机vs.基本面”。他们认为,基本面更重要,同时揭开了猜测可能会产生一些贡献的可能性。
从已经发生的增长开始。请注意,图的垂直轴是一个索引号,2005年1月设置为100,垂直缩放值为600。
我们很容易找到供求关系的原因来解释这种增长。原因在供应方面似乎特别相关农产品:“在衰退前的食品价格飙升的一份报告中,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确定众多原因库存水平一直在下降以每年平均3.4%的速度自1990年代中期……当股票达到极其低的水平时,低股票的价格影响就会被放大。由于所有这些原因,粮食和其他作物的低库存意味着2010年所面临的天气破坏要严重得多。例如,2010年小麦价格上涨47%,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和中国的干旱以及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洪水。棉花价格高企的部分原因可以追溯到中国(全球最大棉花生产国)和巴基斯坦(全球第四大棉花生产国)发生的洪水。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作物之间对相同土地和种植资源的竞争,一个市场的高价会蔓延到其他市场。”
需求方面的原因 - 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增加 - 似乎与金属和能源等非农业商品尤为相关。这是一个数字,展示了中国和印度对铜和铝需求的不断增长。
如果投机推高了商品的价格,它将如何运作?这个机制可能是市场上的代理商预期价格会上涨,因此他们会囤积商品以备将来出售。但当他们建立这些库存时,市场供给量就会减少,因此价格可能会飙升。低利率可能有助于这种库存的积累,因为它们降低了持有此类库存的机会成本。但这种解释的一个困难之处是:“然而,大宗商品总库存的全面下降,让人对这种效应目前的重要性产生了怀疑。”
似乎确实有更多的资本正在涌入大宗商品市场。“根据
巴克莱指数基金对大宗商品的投资从2006年初的900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底的略低于2,000亿美元. ...[H]然而,投机性资金流入对基础商品价格的真正影响仍然存在争议. ...事实的不一致是很多的。例如,根据泡沫理论,2006年至2008年间,库存本应上升,但实际上却下降了。这一理论被贴现的其他原因包括:•套利指数基金购买是相当容易的,因为其可预测性,•大宗商品价格在有或没有指数基金的市场上涨,•在计入对冲需求后,投机并不过度,以及•在同一水平的指数基金活动中,不同市场的价格影响并不一致。”
这里的基本问题是价格泡沫更容易在市场上的市场内设想,比商品或期货市场等市场。但是,“商品市场”不符合泡沫的平常理论标准。在您拥有之前,购买和销售是
在时间和金钱方面都很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