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0年,世界银行就定义了“绝对贫困”线。这是根据世界各地低收入国家政府选择的实际贫困线,因此可以被认为是那些在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如食物、住所和衣服之下的人。这一贫困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以适应价格和汇率的变化,目前的标准是每人每天消费1.90美元。世界银行在其2018年《贫困与共享繁荣》年度报告《消除贫困之谜》中概述了全球贫困问题。下面是一些引起我注意的要点。
在过去30年左右的时间里,世界上的绝对贫困急剧下降。1990年,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到2015年,这一比例为10%,而且还在下降。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减少了10亿多。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经济福祉的这种超乎寻常的快速增长是史无前例的。
按地区分列的数据显示出一种不令人意外的模式。东亚地区的贫困人口已大幅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南亚地区的贫困率大幅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印度、孟加拉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困率仍然很高。
但贫困率并不能完全反映问题的全貌。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水平非常高,因此即使这些国家的贫困率很低,也意味着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很大。事实上,一个已经出现的模式是,从绝对数字来看,世界上绝对贫困人口中,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和其他国家)的人数,超过了生活在低收入国家的人数。
报告包括的章节看需要的其他措施,如改善底部的经济地位占人口的40%,或一个多维贫困的测量,不仅包括收入但获得卫生保健和安全的社区,或贫困的措施尤其关注妇女和儿童。
世界银行还将低收入国家的贫困线定义为每人每天消费3.20美元,中高收入国家的贫困线为每人每天消费5.50美元。这些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比例也大幅下降,尽管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人口比例仍然高得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