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日,星期二

当信息流动变得迅速:跨大西洋电报

当1858年第一份跨大西洋电报发出时,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如何继续塞缪尔·莫尔斯(Samuel Morse)在1844年通过巴尔的摩和华盛顿之间的电报发出的那句著名的简短台词:“上帝创造了什么?”

1858年8月18日,“正式的”电报跨越了大西洋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愿你平安,与人和好。”实际上,通过来回发送的各种测试信息,这是横跨大西洋的第129条信息。发送大约需要17个小时。然后维多利亚女王和美国总统詹姆斯·布坎南介入。女王发送了一条98字的信息,花了16个小时才发送完毕。布坎南回复了一条149字的信息,花了10个小时才发送出去。部分原因是信号很弱,需要进行多次确认和重复。一位工程师认为解决办法是提高电压,因为在发送了400条信息之后,电缆的绝缘就被吹断了。

直到8年后的1866年7月,实用的跨大西洋电报通信才被牢固地建立起来。海伦·费森登(Helen fessen)在《1866年伟大的电报突破》(the Great Telegraph breakthrough of 1866)一书中讨论了这种传播突破对各种市场的影响:横跨大西洋的电报电缆相当于当时的信息革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全球市场联系在一起”(经济的焦点,列治文联邦储备银行,2018年第二季度,第28-30页)。

当时,棉花是美国的主要出口产品,大约70%的美国棉花被运往英国,其中大部分通过纽约港口。可是,纽约的商人怎么知道寄多少钱,要多少钱呢?跨大西洋电缆提供了信息。Fessenden写道:
大多数棉花被运往美国港口出口,而纽约是连接美国生产商和英国进口商的最重要枢纽。接着,英国纺织工人将原棉纺成成品布,出售给国内消费和出口。然而,在跨大西洋电报开通之前,利物浦报价的棉花价格与纽约报价之间经常存在差距,往往相差一周或更长时间,这完全取决于船的行程。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纽约商人从英国获得的关于外国需求的信息已经过时,因此很难做出准确的购买决定。此外,外国需求波动很大,特别是在欧洲大陆。(由于棉花带来的火灾风险和高昂的建筑成本,增加储存能力只能部分解决这个问题。)简而言之,这是一个信息摩擦导致贸易效率低下的经典案例. ...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经济学家克劳迪娅•施泰因温德(Claudia Steinwender)在最近的几篇论文中研究了1866年7月大西洋两岸电报业务的突破所带来的影响,认为这对棉花市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积极冲击. ...纽约和利物浦棉花价格的平均差值在电缆之前是每磅2.56便士,而在电缆之后就跌到了每磅1.65便士,跌幅超过三分之一。此外,大西洋两岸的价格差异受重大波动的影响要小得多。
反过来,多亏了更及时和准确的信息,纽约的贸易商能够更好地调整出口量,以满足外国需求的波动。出口商可以更有效地调整他们的发货,而不是把钱花在昂贵的储存上,因为这需要闲置一些产品。根据施泰因温德的计算,这使棉花的日平均出口量增加了37%。日交易量的差异甚至更大,增加了114%,这反映了出口商能够迅速做出这些调整的事实。总的来说,她的结论是,棉花贸易在年度出口价值中获得了8%的效率增长,这主要是由于电缆减少了价格差异的变化。换句话说,这一效率提高相当于存储成本下降20%,或取消7%的从价关税。”
跨大西洋电报还带来了许多其他的效率提高。总体而言,跨大西洋贸易增长是因为供求信息的改善。美国可以开发新的棉花生产地区。大西洋两岸的股票和债券价格趋同。法森登还指出,美国经济内部的效率也有所提高。例如,
过去,两地之间必须有两条铁轨——一条出站,一条出站。但当其他列车的位置信息成为可能时,就有可能只有一条轨道,通过共享信息,火车可以在不同时间使用这条轨道朝两个方向行驶。

我们的现代世界,信息和通讯的流动极其迅速,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它也是从本地市场到全球供应链的经济效率的驱动因素。